强国必先强农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,新征程,农民增收的分量仍然很重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农业农村工作,说一千、道一万,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。”“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‘三农’工作的中心任务,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”
从黄土地走来,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情感:“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,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。”暖心话语,语重心长。一次次考察调研,到田间地头,到农家炕头,和乡亲们促膝拉家常、细算增收账。
一家一户的增收账为什么有如此分量?
小账本承载万家幸福,饱含深情牵挂。
农民增收是一个老话题,又连着一个个新课题:谁来种地、怎么种地?城乡发展不平衡如何破解?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怎么走?
直面问题,深邃思考,大棚里、田埂上、农舍前,习近平总书记问得深、点得透。一个个重要会议,一次次重要讲话,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精准落子,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。
产业振兴促增收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。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,让农业经营有效益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。”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,总书记强调:“各地推动产业振兴,要把‘土特产’这3个字琢磨透。”
富裕农民、提高农民、扶持农民,政策举措扎实推进:提高工资性收入,强调“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”;对于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关系,告诫“不能富了老板、丢了老乡”;对于农业经营规模,强调“坚持宜大则大、宜小则小,不搞一刀切,不搞强迫命令”……
农家小账连成国家大账。土地活了,产业火了,农民腰包鼓了,工资性收入、家庭经营性收入、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“四轮驱动”。
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、建设农业强国,千方百计促增收,一本本农家账印证历史大逻辑。